现在,很多的父母了解教育孩子注意力训练的必要性,提到注意力训练还要提到和它密不可分关联性的1个定义:专注力,专注力是心理过程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。只要了解自己留意的发展趋势,你才可以更有目的性地教育孩子的注意力训练,当你强迫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要和你一起看20分钟的图画书,可就有点自讨没趣了。

专注力包含有意留意和无意注意两种。有意留意是主动的、有目的性的留意,必须一定努力才可以做到;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,不用任何努力。3岁之前,小孩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核心的。但随之现在的生活?容的丰富,活动范围的扩大,在1岁左右,他的有意留意慢慢形成,但延续时间不长,且不稳定,尚处萌芽期阶段。
语言表达成为吸引注意的关键因素
1岁以后,语言表达的产生与发展趋势使儿童的留意又提升了1个十分关键而宽阔的领域,使其留意活动进入了更高的层次:第二信号系统。这时期儿童留意活动的1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,当他听见大人讲出某些事物的名称时,便会相应的留意那个物块,而不论其物理作用如何,是否是新异刺激,是否能满足其机体的必须。也就是说,物块的第二信号系统特征开始制约,危害孩子的留意活动。并对图书,图片,儿歌,故事,电影,电视等产生浓厚的兴趣。 ?
物块永存的定义开始形成
1岁以后的小孩懂得,当1个物块从眼下消失,被移到其他地方时,这个物块仍然存在,他的留意活动也因此更加具有了持久性和目的性,而不再受到物块出现与否的危害。 ?
留意受现象的直接危害
现象是指物块不在眼下时,其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。小孩一般在1.5岁?2岁后,产生现象这一心理现象。由于现象的出现,小孩的留意开始受现象的直接危害。当眼下的事物和其现象出现矛盾或很大差别时,小孩会产生最大的留意。曾有科学家做过1个实验,当小孩看到幻灯片中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头拿在手里时,他们会特别地关注这一现象。